2007/07/11 | 青 春 往 事(小说)
类别() | 评论(0) | 阅读(38) | 发表于 22:51


   是的,我现在已不再年轻,早已没有了青春的激情。精心给自己营造一个清净、舒适的居所,远离喧嚣尘世,静静地思索,静静地感受,终日有前人思想伴随度日,(审视内心,审视曾经有过的、令人恶心的罪过和行径,)偶然想起往日在社会中奔忙,整日为所谓的公事繁忙,却象一场古怪的梦,那些时日压根不曾生活过。两年前,厌烦,苦闷,整日整夜的失眠,往事仿佛一个长着无数触角的怪物,无时无刻不在侵扰着我。直到有一天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把自己引向泥潭,跌进黑暗的深渊里逐步走向死亡,我终于决定放弃一切,开始过象现在这样的平静的生活,慢慢复活,晨光每日都照临我身,为此无限欣慰。可是在清心之际,远日的尘沙逐渐上移,也许是被埋藏在心底太久,自聚了愤怒,带着新奇地、无比地愤怒紧紧堵住我的胸口,我的眼睛。起初,它还较缓和,带着不明确的目的,只能换来我几句叹息,而后来却越来越狂野,不遗余力地报复我……是谁的身影,再次出现眼前?是谁的双眸,令我魂牵梦萦? 这双哀伤的明眸滴下的泪水,足够淹没我的整个世界!


那年我二十一岁,大学刚毕业,对社会充满信心,踌躇满志,有心干一番惊天动地、足以留名青史的大事业,在父亲面前抬起头,让他还我一个清白。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呢?在这里,有必要先对我的家庭做一个介绍。
父亲是位很出色的政治家,四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上海市的市委副书记,这样的年龄和这样的职位联系到一起,即使在全国,也是绝无仅有的。当时改革开放在国内也实行了几年了,在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大环境下,父亲的励精图治,“尽管所有的功劳全部归功于、也应当归功于某某市委书记同志,但我绝对是造成今日景象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”(父亲语),上海发展非常快,中央非常满意,又因为某个政治事件在上海处理的非常漂亮的的原因,“某某市委书记同志”调入中央任职已是定局,而接替该职缺的,所有人都很有远见地遇见到该职位非父亲莫属。虽然父亲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一点,并且也深信不疑,但任然不表现出一点点得意的样子,对待公务依旧谨小慎微地处理着,对待同事也依旧卑敛谦恭地相处着。同时,他对我的教育却变得更加苛刻,专制起来。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将他不满现状,永远努力拼搏攀升的性格向我展现。在少有的,和我象“父子”(我之所以加上引号,是希望读者们能够明白父子之间的亲切关系,而不是权力享有者对待承受权力者的那般俯就和责令)一样少有的谈话中,屡次向我表露一个心愿:在中国做一个有头有脸,举足轻重的人物,不仅父亲自己会这样做,儿子也要这样做,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。每次我都会必恭必敬地、一脸虔诚、信任与崇拜的听着他的教导,尽管我对政治并不关心,甚至带有一些反感。不过我也清楚,在这个国度里,希望自己在政界有一番作为的人很多,削尖脑袋钻营取巧,在政场上浮浮沉沉,一不小心就被卷入旋涡,甚至永无翻身之日。象父亲这样平步青云的人并不多,若不是上天给予父亲的时间太少,过早收回父亲的生命,他愿望的实现并非空中楼阁,以至在他闭上眼睛前无奈地而又充满殷切希望地对我说:“记住我的话,全靠你了,我的儿子!”当时我泪如雨下,从小到大还第一次听父亲这样亲切地称呼我为“我的儿子”,令我立即信誓旦旦地叫父亲放心,我一定以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去实现他所有未来得及完成的心愿--事实上就一个心愿:在中国做一个有头有脸,举足轻重的人物。听我做完这些承诺,父亲就有点信任,有点担忧,有点遗憾,又有点满足地闭上了眼睛,从此没有睁开。
    我爱他,也恨他。自从记事时起,我没有过自由,事无巨细,都由他做主,仿佛打我来到世间那天起,他就用红笔在我生命的图纸上绘出了一条由他给我铺设的路,免去了我的思索和选择,只要努力做好他给我安排的每一件事,我自然就会走到他满意的位子而不会误入歧途。唯一一次我敢于在他面前提出自己的愿望是报考大学的时候,我想报考音乐学院,我崇拜贝多芬远甚于拿破仑,尽管贝多芬曾给拿破仑做过献歌,而拿破仑却不曾给过贝多芬任何敬意。“坚决不行!”当我告诉父亲自己的愿望时,父亲立即否定了我的想法,并说那是无能的人才会选择的事业,我作为他的儿子绝对不能去从事那样的职业。后来听从他的命令,报了复旦大学法学系。当时对于这个问题我充满了怨愤和不满,但是毕竟路已经走过来那么多年了,我还有什么必要和理由在这里再去埋怨早已故去很爱我的父亲呢?
    至于我的母亲,是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子,所有的优点其中表现在她相夫教子的能力上。她很爱父亲,这爱中含有更多的崇拜成分。

0

评论Comments

日志分类
首页[33]
我的日志[5]
[28]